|森多|秋季養植攻略 - 修剪、照顧一次看懂!
台灣的秋天(9–11 月)天氣漸漸轉涼,日照也比夏天溫和。
這時候的氣候特別穩定,溫度和濕度都適中,對植物來說是一個理想的過渡期。
這正是進行植物「養護調整」的好時機。
🍂 秋天最適合 換盆
#適應期短 #澆水風險低 #為冬藏春發做準備
換盆後,根系會受到刺激,但秋天的氣溫剛剛好,能幫助植物更快恢復,不必承受太大的環境壓力。
加上秋天蒸散速度減慢,不需要頻繁澆水,也能避免剛換盆就因澆水過多而爛根的問題。
等換好盆、整理完後,植物能在冬季休養,來年春天到來時,就能快速生長。
📌 至於怎麼判斷是否需要換盆?
1.生長停滯或葉片變小變黃 - 代表養分與空間不足,限制了根及葉的發展
2.盆器與植株比例頭重腳輕 - 上面植物越大,通常代表底下根系也越長,因此當容易傾倒時也可以考慮換更大盆器。
✂️ 修剪整理 - 適時修剪長更好
大部分觀葉植物在秋季後生長速度會逐漸放緩,甚至在冬天進入半休眠狀態。
這時候,我們要調整心態,不要急著期待它們快速變大。
相反的,秋季正是修剪黃葉、病葉或過長枝條的好時機。
適度整理後,能減少養分消耗,讓植物專心養好根系,為來春的爆發性生長做好準備。
📌 修剪小技巧
1. 少量多次 - 不要一次剪太狠,避免植物大幅受傷。建議一次剪的幅度40%以內就好
2.修剪方式 - 葉子部分從基部或延伸到分枝處剪掉。底下根部則以打薄方式修剪,將比較黑、老,軟爛的根剪掉。
3.剪後養護 - 修剪後避免馬上大水澆灌以減少傷口感染風險。並放在通風散光處能幫助傷口癒合。
🐛 少病蟲害 - 擊殺蟲害好時機
秋季濕熱度下降,蚜蟲、紅蜘蛛、介殼蟲等常見害蟲數量減少,新長的嫩葉更安全。
就算有蟲害也不用擔心,這時候害蟲繁殖速度減緩,這時只要繼續維持頻率除蟲,就能有效的殺蟲根治。
📌 養護型:苦楝油、植物皂液、印楝油、1%驅蟲噴霧等;較天然的驅蟲抗菌,在日常養護時就盡可能避開蟲害。
📌 除蟲型:辣椒水、化學農藥、1%驅蟲噴霧等,屬較強效型,通常已染上蟲害時使用,較能有效除蟲根治。
🌿 少量施肥 - 重質不重量,適可而止
秋天初期(9‒10 月),植物還保持活躍,可以補充一些低濃度的氮肥,幫助葉片健康生長。
到了 11 月底之後,氣溫逐漸降低,這時候就要慢慢減少甚至停止施肥,避免養分過剩造成肥害,讓植物安穩過冬。
📌 9-10月:低氮、中高磷鉀型(10:20:20) 促進葉綠素合成,讓葉片更大、更綠、同時強化根系與抗性。讓葉子累積能量度過冬季。
📌 11-2月:低氮、高鉀型(5:10:20) 幫助植物增強細胞壁、耐寒耐病,為過冬(寒流)準備。也可以等來年再加肥。
🍃 總結
秋天並不是植物爆發生長的季節,而是「調整與養護」的黃金時期。
透過 換盆移植、修剪整理、適量施肥,加上較少的病蟲干擾,能讓植物輕鬆度過秋冬,保持健康狀態。
這樣一來,等到來年春天回暖,它們就能展現最好的姿態,帶來一波旺盛的新生長 ✨
最後,推薦幾款秋季適合養植的種類
👉 點我逛逛【秋季植物專區】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虎尾系列 | 蔓綠絨系列 | 粉黛葉系列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合果芋系列 | 粗肋草系列 | 龜背芋系列 |